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對于社交賽道上的玩家來說,出海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。

        2012年,用戶剛剛破億的微信,率先開始布局全球市場。2014年,陌陌在國內勢頭正盛,被稱為“海外版陌陌”的MICO繞開國內,直接從海外起步。2017年,同性社交軟件Blued在連續完成兩輪融資后,以東南亞為起點開啟出海旅程。2018年,探探在被陌陌收購之后,進一步加快出海步伐……如今,這些不同模式、不同打法、不同起點的玩家,在海外活得如何?

        ?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微信:跌宕七年,屢敗屢戰? ??

        作為國內社交當之無愧的霸主,微信的出海之路卻沒有那么順利。
        在全球布局方面,微信可謂眼光超前。2012年3月,上線僅14個月的微信用戶突破1億大關。4月,騰訊就開始做出將微信推向國際市場的嘗試。騰訊將微信4.0英文版定名為“WeChat”,大張旗鼓準備全球化擴張。
        作為微信的“家長”,騰訊對于微信國際化的期望極大。馬化騰曾在2013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說:“對騰訊來說,這輩子能夠走出國際化的,在目前來看只有微信。”當然,對當時的騰訊來說,出海也是全新的挑戰。馬化騰坦然,微信國際化業務成功的機會有50%。不過,為了這50%,騰訊毫不吝嗇地撥給微信20億做海外市場。

        一開始,微信從線上廣告到線下推廣,嘗試了各種方式。為了吸引全球的年輕用戶,他們還在競爭對手Facebook上投放廣告。

        2013年夏,騰訊簽約足球巨星萊昂內爾·梅西,為微信代言。此后,梅西的廣告以各種形式頻繁出現在全球各地,甚至是電視廣告上。微信也算是開了用電視廣告做App出海推廣的先河。

        ?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 

        緊隨梅西,2013年底,另一位年輕球星內馬爾加入了微信代言人的行列。雙星上陣,這讓微信在南美及東南亞部分地區掀起一陣浪潮,甚至一度成為越南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等國家市場排名第一的移動聊天應用。

        可惜,這一切仿佛曇花一現。在美國等騰訊最為眼紅的市場,巨星代言似乎并未起到效果;在諸如巴西和哥倫比亞這樣的足球大國,結果也并未達到預期。

        根據App Annie數據,在歷經三年推廣后,微信甚至沒能進入巴西Google Play免費應用榜前100名。印度應用商店前100的榜單中,也沒有看到微信的名字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微信在印度近一個月的暢銷榜排名 來源:App Annie

         

        繼2013年騰訊宣布微信海外注冊用戶破億后,數據鮮有更新。

        不可否認的是,在海外大部分市場,熟人社交領域依舊是Facebook、WhatsApp等產品的天下。雖然微信的動作已經夠快,但還是晚了。

        先發制人,后發制于人,是熟人社交領域不變的定律。用戶一旦在某個產品上建立了穩定的社交關系,就很難輕易遷移。一個新產品再好用,朋友不在里面,就毫無意義。

        2012年的海外市場,Facebook、WhatsApp、Line已經占據絕對優勢。想要撼動這些用戶基礎龐大、社交關系穩固的產品,實在太難。國內的熟人社交產品始終無法沖破微信的封鎖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
        另外,微信出海的本地化做的并不到位。換句話說,海外的微信,并不好用。

        微信國際版推出后,除了斥巨資推廣,并沒有針對本地市場的用戶需求進行過深入的思考。微信海外的團隊,最初多是臨時分派到當地進行運營推廣,缺乏本地基因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 

        舉個簡單的例子,當時的微信并不支持用戶將圖片分享在Twitter,僅是這一點,微信足以被美國用戶拒之門外。

        再如國內微信很搶眼的一項功能“表情包”,出了國,反而顯得雞肋。一個美國用戶,他看不到微信表情里有諸如美式足球、獨立日、棒球等本土化的元素。而在微信的另一個重點市場巴西,用戶同樣搜不到最著名節日“狂歡節”相關表情包。這讓微信難以深入人心。
        目前來看,雖然微信的支付功能在全球市場逐漸起勢,但海外用戶依舊很難接受微信成為其日常社交的必備工具。可以說,微信國際化的成效與投入相比有些慘淡。
        即便如此,微信也并沒有停下出海的腳步。經歷七年跌宕的國際化之路,如今微信依舊在多方面尋求出海的突破口,尋找著“取悅”全世界的方法。畢竟,騰訊想要實現全球布局,離不開微信。

        探探:背靠陌陌,發力海外?

        相比于熟人社交,陌生人社交的出海之路要輕松得多。

        近幾個月,探探忙得不可開交,下架、整改再上架,幾乎成為家常便飯。不過可喜的是,海外市場的探探發展得還算順利。

        ?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探探推廣界面 來源:Google Play

         

        今年5月,探探表示,在全球互聯網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,探探用戶數每三個月增加一倍。同時,探探計劃在印度取代Tinder的霸主地位。不過,官方并未公布其在印度市場的用戶數據。

        2014年誕生的探探,采用“左滑右滑”的匹配交友模式,被很多人稱為“中國版Tinder”。經歷幾年的發展,探探始終處在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,直到2018年被陌陌收購。

        2018年的陌陌,已經通過直播變現實現了營收上的飛躍,在納斯達克的股價也一路飆升。背靠財大氣粗的陌陌,“中國版Tinder”探探加快了出海步伐,挑戰Tinder。

        以交友約會軟件為定位的探探,出海之路比微信順利得多。以印度市場為例,即便探探2018年才開始殺入,依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擠進前五。?

         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探探在印度市場社交類暢銷排行榜居前五 來源:App Annie

         

        當然,這離不開印度市場的先天性優勢。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,印度互聯網流量費用大幅下降,移動設備普及率大幅度提升,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,成為一個巨大的紅利市場。

        此外,探探印度負責人Rahu Mahehwari?曾表示:“由于青年人口比例很高,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在線交友市場之一。我們的用戶主要是千禧一代,平均年齡為?24 歲?!碧教竭€將印度用戶的比例盡量保持在男女6:4的健康比上,以維持一種性別平衡。

        不過競爭依然存在。Tinder在2013年就涉足印度市場,成為當地陌生人社交領域的老大。在探探進入印度之后,美國交友應用Bumble也來分羹,這使探探又多了一個攔路虎。

        與Bumble請寶萊塢明星代言、投入大量電視廣告不同,探探選擇了與出海大佬TikTok聯手,通過在TikTok上投放大量廣告使探探的用戶基礎向一線以外的城市下沉。

        不過,在今年四月,TikTok在印度同樣遭遇了監管困境,甚至被下架,這讓探探再次膽戰心驚。雖然目前探探在印度還未遇到麻煩,但避免因監管問題被下架或整頓,也成為探探在海外市場不得不考慮的問題。

        目前,探探依舊以免費下載的方式進行用戶積累。在變現方面,探探設置了訂閱服務,用戶可以選擇付費的方式增加對更多功能的體驗。

        ?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探探會員機制 來源:探探官方產品

         

        憑借陌陌的資金與技術加持,探探得以在海外穩步擴張。除了印度,探探在馬來西亞、印尼等東南亞地區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,登上應用商店榜單。

        下一步,找到與Tinder的差異點、減少虛假不良的交友信息,或許成為探探不被取代的關鍵點。更為重要的是,出海并不是有錢就能做好。和微信一樣,能否真正扎根到海外做深度的本地化運營,也是探探面臨的挑戰之一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MICO扎根海外,悶聲發財? ??

        對擁有全球化基因的團隊來說,繞開國內市場,直接扎根海外,是一條可行之路嗎?從MICO的成績來看,答案也許是肯定的。

        MICO標榜自己為全球開放式社交平臺。與陌陌類似,MICO以社交功能為核心,加入了直播、短視頻、游戲等泛娛樂模塊,因此也被很多人稱為海外版“陌陌”。

        早于探探,MICO在2014年創立之初選擇出海,繞開了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,從東南亞和中東開始起步。出海五年,MICO完成了全球化布局,用戶已過億。2018年5月,MICO宣布實現規?;?。

        在Sensor Tower發布的2019年Q2中國短視頻/直播APP海外收入榜單中,MICO位居第6名,成為榜單中的唯一一款社交產品,收入高過了快手和火山小視頻。

        ?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2019年Q2中國短視頻/直播APP海外收入榜單 來源:Sensor Tower

         

        相比于微信和探探,MICO背后并無“靠山”。一個創業團隊如何在海外實現從0到1的成長,并完成全球化布局,值得探究。

        現在來看,MICO直接出海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。2014年,國內熟人社交微信獨大,而陌生人社交領域,陌陌已坐擁2億用戶,完成占位,探探的興起讓社交賽道又添競爭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反觀海外,大片市場紅利盡顯。MICO首先將目標定位于東南亞和中東,布局了泰國、印尼、沙特等國家。

        不難分析,東南亞由于人口基數大、經濟發展水平良好、網絡費用低等多種因素,很容易成為出海企業的首選。而基于用戶需求和消費能力等原因,中東市場同樣成為社交產品出海的“油田”。

        除了布局時間早、切入的市場合適,MICO的海外基因似乎成為其制勝的關鍵點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相比之下,MICO的團隊更加國際化。在深耕的市場,MICO的負責人普遍在當地生活過數年。據了解,MICO的核心團隊來自中興和華為,負責海外的市場與運營。

        有報道顯示,MICO 泰國的負責人Alloy在當地被稱為“娛樂圈大佬”,曾憑借自身資源以較低的成本簽約當地一線明星Mai Davika為其代言。

        而MICO中東負責人黃乃良于2007年就來到中東創業,對當地的文化習俗、商業環境有著深刻理解。這些對很多資金雄厚的大廠來說,也是難以獲取的資源優勢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除了團隊資源,MICO的產品也在本地化上下足了工夫。以中東為例,MICO根據用戶“從右往左”的閱讀習慣設計產品的頁面展示,提高用戶體驗。

        相較于Tinder、探探等交友產品的訂閱服務、VIP會員變現,MICO的變現方式更加多元。除了訂閱、廣告等模式,2017年MICO與直播產品Kitty Live完成合并,基于社交屬性,加入了直播、短視頻等泛娛樂模塊,為爆發式盈利奠定了基礎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MICO增加直播、多人連麥、短視頻等功能?來源:MICO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 

        據報道,MICO目前月收入達千萬美金。在沙特、阿聯酋、印尼等地多次登上暢銷排行榜,已成為多個地區最賺錢的社交產品之一。

        ?

        社交出海生存實錄:誰在“死磕到底”,誰在“悶聲發財”

        MICO在沙特阿拉伯登社交類暢銷排行榜榜首 來源:App Annie

         

        在眾多豪擲重金、高調出海的社交產品面前,MICO的曝光度和投放力度都顯得十分微弱。但回歸商業的本質來看,悶聲發大財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小結?

        經過幾年的野蠻生長,海外社交市場也歷經重重洗牌,走入存量市場。縱觀這些社交產品的出海之路,可以看到:熟人社交領域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,但也是巨頭不愿放棄攻堅的領地;陌生人社交出海也并非一片坦途,紅利消退之后,市場的爭奪很大程度上會成為資本的較量,但如果沒有本地化運營能力,很容易淪為砸錢賺吆喝的買賣。

        如何更好地理解海外用戶、找準自身差異化定位、深耕本地化運營、將變現模式走通,都是出海的社交產品應該思考的問題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作者:大花 來源: 出海瞭望

       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,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
        (0)
        大花的頭像大花
        上一篇 2019年10月10日 上午2:49
        下一篇 2019年10月10日 下午6:30

        相關推薦